长江一级支流綦江河,在江津境内流程达73公里,由南向北,流经江津区广兴、夏坝、贾嗣、西湖、真武、仁沱等场镇。綦河之畔,有许多美丽的风景、人文古迹和历史故事,今天,带大家走进鲜为人知的綦河抗战观光线,在綦河三闸,了解那段荡气回肠的故事。
綦江河,南北朝时称僰溪,亦名夜郎溪,元代称南江,发源于贵州习水仙源镇大獐村,全长200多公里,在江津江口汇入长江。
江津人、明代工部尚书江渊著诗一首《南江寓钓》,描述了随游古僰溪的感受:“僰溪遥合大江流,浩荡烟波送白鸥。暮雨半蓑移浦内,夕阳一线挂滩头。鱼穿柳絮好沽酒,竿拨桃花懒系舟……”
清道光二十二年,大邑知县缪庭桂也曾赋诗一首盛赞此间美景:“僰溪曲折抱山流,綦水回环达上游。千树橘林无杂木,此间风景最宜秋。”
綦河风光美,綦河物产丰,然而,古河道滩多水急,虽可行船,枯水季却难保时时畅通。1938年,日寇侵略中国,半壁河山沦陷,国民政府迁都重庆,抗战急需煤铁支撑。綦河上游煤铁资源丰富,河道不畅,航运受阻,整治险滩畅通航运,成了一时之要务。
1938年1月,中国导淮委迁重庆,奉命承担綦河航道治理。导淮委制定了以建闸坝为主、整治浅滩为辅的渠化计划。一批优秀水利工程师参与了大闸设计,包括刚从国外归来的水利专家张光斗。
1938至1945年,綦河两期工程连续修建船闸11座,航道得到了整治,成为了川江渠化最早的支流,也是近代治河技术首次在长江流域运用。
一期工程,綦河干流及支流蒲河伫立起了5座船闸。闸室宽9米,长66米,一次可通行5吨木船12只,或15吨木船6只。完工后,时任导淮委副委员长陈果夫分别以“大智、大仁、大勇、大信、大严”冠名船闸。
二期工程,建成了六座船闸。闸室宽12米,长60米,可通行30吨级木船,长江小汽轮能过闸至三溪镇。
1938年,綦河通航船只1600多艘,年运量4.8万吨,到1941年2月,船只增至2600多艘,年运量30万吨。整治河道,提升航运能力,对维系重庆陪都生存,提供抗战前方物资,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原计划,綦河要建20座大闸,拟用冯玉祥将军“中华常胜利,民族庆复兴,道德本忠义,公理生和平”一诗中的20个字依次命名。结果只用了“中华常胜利民”六个字,抗战胜利了,国民政府回迁南京,无人再提续修大闸了。
綦河大利闸船闸
綦河三闸
江津的水文化遗产
江津綦河三闸,即大利闸、大民闸、大胜闸就在那时建成。
1956年,大利闸改名为车滩闸,大民闸改名为五福闸,大胜闸改名为桥溪口闸。解放后,江津綦河三闸先后增设了水力发电设施。历经八十余年风风雨雨,三座船闸大坝横卧綦河,仍在发挥防洪、蓄水、通航、发电作用。为满足地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,缓解城乡供电不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綦河三闸及电站被评定为重庆市历史建筑,作为江津水文化遗产也被列入了文物保护单位。造访江津綦河三闸,回眸过往,中国水利人不惧艰难,潜心治水,造福一方的奉献精神仍在熠熠生辉。
原计划,綦河要建20座大闸,拟用冯玉祥将军“中华常胜利,民族庆复兴,道德本忠义,公理生和平”一诗中的20个字依次命名。结果只用了“中华常胜利民”六个字,抗战胜利了,国民政府回迁南京,无人再提续修大闸了。
图片綦河大利闸船闸
綦河三闸
江津的水文化遗产
江津綦河三闸,即大利闸、大民闸、大胜闸就在那时建成。
1956年,大利闸改名为车滩闸,大民闸改名为五福闸,大胜闸改名为桥溪口闸。解放后,江津綦河三闸先后增设了水力发电设施。历经八十余年风风雨雨,三座船闸大坝横卧綦河,仍在发挥防洪、蓄水、通航、发电作用。为满足地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,缓解城乡供电不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綦河三闸及电站被评定为重庆市历史建筑,作为江津水文化遗产也被列入了文物保护单位。造访江津綦河三闸,回眸过往,中国水利人不惧艰难,潜心治水,造福一方的奉献精神仍在熠熠生辉。
江津綦河三闸,几代水利人树立的这道历史丰碑,会名扬天下,也会千秋永存。